欧阳文权:《中华父亲山》纪录片正加紧筹拍

本网讯(国家级期刊.中国经贸杂志社副主编郝江华推荐,作者:特约记者王银贵)中岳嵩山,文脉贯古今、历千年而弥盛,沉淀下醇厚绵长的文化底蕴。一部以中岳嵩山为主题的纪录片《中华父亲山》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筹拍。
11月8日,初冬的暖阳轻柔相拥嵩山,文脉与武韵在此交融。来自北京、郑州等地的90多位学界翘楚、文化名家齐聚嵩山脚下的观嵩假日酒店,怀揣对中华父亲山的崇敬之心,共赴一场文化之约,为《中华父亲山》纪录片的拍摄擘画蓝图、共襄盛举,现场洋溢着对文明传承的热忱与对精品创作的期许。《中华父亲山》筹拍启动仪式由冯健人主持。

嵩山,这座承载了36亿年地质史诗的古老山脉,是地球上最早冒出海平面的陆地之一,更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所在。
约36亿年前,由于地球深部能量的释放,催生了地球新的活力。地球的地幔层以其灼热的岩浆冲破坚硬的地壳喷涌而出,遇地球表层的海水而凝固,遂冒出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,形成陆核或小陆块,从而诞生了最初的嵩山。嵩山以及其它古陆块的出现,宣示了地球成陆时代的来临。
嵩山的年龄几乎可以与地球成陆的起始时间相近,如此古老,人们据此称之为“万山之祖”。
被誉为天地之中的嵩山,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“人文之祖”。

“河图洛书”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,是我们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。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。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,洛水、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,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,大致包括北纬34°至35°、东经110°至114°之间的地区,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。
“昔三代之居,皆在河洛之间,故以嵩高为中岳。”司马迁在《史记·封禅书》中的这一记述,被一系列现代考古发现所证实。嵩山地区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。
嵩山地区位于中华民族腹心重地,在中华文明发轫、形成过程中,一直是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活动的核心地区。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在此建立,初创国家制度。也是历代许多帝王和广大民众的朝圣地。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八次嵩山封禅,70多位帝王朝拜嵩山。2010年8月1日,登封“天地之中”历史建筑群通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,成功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标志着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获得国际认可。

经过专家的多年考证,“天地之中”是正统、正宗的象征,无形中给一切事物确定了一种先验的秩序,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、军事、建筑、哲学、宗教、文化、民俗等各个方面,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,乃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。
嵩山作为中国文化之魂集成之地,尊位天地之中,万民朝拜圣地,称为中华父亲山,顺天意,合民心,当之无愧!
“嵩山父亲山”的概念,由学者宋宗祧在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,旨在与“黄河母亲河”共同构成“山河祖国”的完整文化意象。这一意象寓意嵩山与黄河如父母般,共同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。
2006年5月,受52集大型纪录片《走近母亲河》启发,吴宪领开始创作中国第一部《中华父亲山》。
大型电视纪录片《中华父亲山》,是根据作家吴宪领历时多年创作的《中华父亲山》同名改编而成,将第一次弥补中国地理人文的最大圆缺,向世界全面展示“中华父亲山”的雄姿风彩,凝聚天下华人的爱国之情、报国之志、奉献之力,在中华文明史上,开辟“中华父亲山文化体系”的新纪元!

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,河南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玉华,登封市政府原市长助理王花冉,中国电科华录云科技集团副总裁赵留信,中原企业家联盟总会会长邵庆颜,嵩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吕宏军、副会长王剑松、黄建民,中华父亲山产业联盟主席吴宪领、副主席刘中秋、朱春生、陈献峰,中华父亲山产业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冯健人,登封市美协副主席唐中有、河南福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书争,河南嵩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麦根,少林延鲁教育集团校长陈一鸣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,参加了11月8日举办的的中国第一部以宣传“中岳嵩山”为主题的纪录片《中华父亲山》新闻发布会。
《中华父亲山》纪录片的筹备与拍摄,既是对文明根脉的深情回溯,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有力弘扬——它让36亿年的地质沧桑直观呈现,让五千年的文明薪火清晰可闻,更让“天地之中”的文化底蕴被世界真切感知。
现场的领导、专家学者及各界相关人士郑重表态,将全力支持该片的筹备拍摄与后续推广传播工作,助力更多人读懂中华父亲山的厚重底蕴,领略中原文化的璀璨光华,让中华父亲山的精神内核立足中原、走向世界,跨越山海、驰骋世界,为文明互鉴注入坚实的中原力量。

作者简介:
欧阳文权,男,汉族,河南省登封市人,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登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。先后在登封报社、河南新闻出版报社、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、青年导报社、登封市新闻宣传中心工作,任编辑、记者,兼任《嵩山风》文学期刊执行主编、《今日少林》报执行主编。截至目前,在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《资源导刊》《河南日报》《郑州日报》《郑州晚报》等媒体共刊发各类稿件1800多篇,并参与了《登封市人民医院志》《登封电业志》《登封市卫生学校志》等志书的编纂工作。









